推荐口碑好的夏令营机构

所在位置: 逸趣游军事夏令营> 军事夏令营报名> 军训夏令营> 前庭功能紊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汇总

前庭功能紊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汇总

发布时间: 来源:逸趣游军事营 阅读数量: 0
前庭功能紊乱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其中生理性原因包含主要见于外部刺激对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系统所致失调时,常见的实例如:晕动病、高空眩晕和视觉眩晕;病理性原因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类为前庭系统性疾患和非前庭系统性疾患。前庭系统性疾患,又以内耳门为界,分为周围性疾患和中枢性疾患。

一、为什么会前庭功能紊乱

引起前庭功能紊乱的病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区分。

1、生理性原因

主要见于外部刺激对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系统所致失调时,常见的实例如:晕动病、高空眩晕和视觉眩晕。

2、病理性原因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类为前庭系统性疾患和非前庭系统性疾患。前庭系统性疾患,又以内耳门为界,分为周围性疾患和中枢性疾患。

(1)周围性前庭疾患: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见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中耳炎、前庭神经炎。

(2)中枢性前庭疾患: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病变引起的疾患,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出血等。

(3)前庭非系统性疾患:常由眼部疾病(眼外肌麻痹、屈光不正、先天性视力障碍)、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内分泌代谢疾病(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中毒、感染和贫血等疾病引起。

二、前庭神经紊乱的症状

前庭神经紊乱的症状分为典型症状和伴随症状。

1、典型症状

(1)主观幻觉:表现为眩晕、头晕。

(2)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

(3)平衡失调:多表现为步态异常、行走时易倾倒。

(4)振动幻觉:头痛或行走时出现视力下降。

2、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三、前庭功能紊乱能自愈吗

前庭功能失调有时是能自愈的。能否自愈,与引起前庭功能失调的原因有关,需要辩证的分析。

1、如果为非器质性病变且轻度的前庭功能失调,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焦虑等引起的,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减少声光刺激、安抚情绪、缓解焦虑,并且配合前庭康复锻炼,前庭功能失调可能会自愈。

2、如果为重度的前庭功能失调或由器质性病变引起,不易自愈,需借助药物或手术治疗,比如使用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血管扩张药如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等。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另外,前庭康复锻炼也有助于前庭功能失调的恢复。

前庭功能紊乱时患者由于行走不稳、眩晕,可能会发生跌倒、摔伤甚至骨折,因此当发现前庭功能失调时,需要早期、规范性的治疗,加强个人防护,不要单独外出,以防发生事故。

四、前庭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

前庭功能紊乱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周围性前庭病变以眩晕为主,而中枢性前庭病变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选择药物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药物的药理作用等,来决定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1)γ-氨基丁酸拮抗剂:主要作用为镇静、安眠,使精神和肌肉松弛,抑制前庭神经核的活动性,减轻前庭外周性眩晕。

(2)抗胆碱能抑制剂:能够阻滞胆碱能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腺体分泌。适用于眩晕、胃肠自主神经反应严重者。该药还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使血管扩张,改善内耳微循环。这类药物包括东莨菪碱类等。

(3)抗组胺药及其各种合成剂:对前庭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具有前庭镇静和止吐作用。临床常用药有盐酸异丙嗪、盐酸地芬尼多片等。

(4)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包括前庭结构在内的微循环,对控制眩晕、耳聋、耳鸣,效果良好。药物主要有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等。

(5)降低血液黏稠度:包括川芎嗪等。

2、手术治疗

手术干预的适应证包括:针对疾病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眩晕由单侧前庭外周器官功能障碍所致,能够确定病变侧耳;眩晕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未导致中枢代偿不良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主要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破坏性手术

包括迷路消除、前庭神经切断、单管神经切断。

(2)保守性手术

包括内淋巴囊手术、球囊手术、椭圆囊手术、耳蜗前庭神经减压、部分迷路手术、外淋巴瘘手术、自主神经切断。

3、康复治疗

近十几年来,国际上开展的前庭康复治疗已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我国的康复工作才刚起步。

3.1单侧前庭功能低下

(1)Cawthome-Cooksey训练法

包含前庭适应和替代。实施训练需要勤奋和毅力,但训练计划执行得越早越有规律,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就会越快越完全。

(2)习服训练:

根据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引起头晕的动作和体位,制订个体化训练计划。患者每日练2次,每次2~3遍,应以足够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完成这些动作,从而产生轻到中度症状。当习服一旦产生,运动强度应加大。

每次运动间休息1分钟,症状应减退。约连续训练4周,症状才开始减退,坚持训练2个月,然后慢慢减至每天1次。对年龄大者、全身其他疾病症状明显者不适用。应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3)提高凝视稳定的训练:

凝视稳定头运动时,通过与头运动速度相等、方向相反的眼运动,而产生稳定的凝视。通过提高凝视稳定功能的训练,可使症状好转,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若头动时有此症状,也可进行此训练。

(4)提高姿势稳定的训练:

单侧前庭缺陷急性期的患者,常有失平衡感,行走时更明显,因此,康复要进行提高病人姿势稳定的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方法多种多样,目的是加强头部运动的练习(前庭刺激),或促进各种参与平衡感觉角色的应用。

3.2双侧前庭功能完全丧失

双侧前庭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已无前庭功能,必须由视觉及本体觉系统来替代前庭功能,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功能。训练方案包括:培育视觉、本体觉角色,改善凝视稳定和姿势稳定;发展代偿的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