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口碑好的夏令营机构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表现智力正常,但由于各个感觉器官之间协调能力差,其统合能力不足导致其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不畅,动作不协调,情感脆弱,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人际交往差等等。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感觉统合失调训练方法,改善孩子感觉失调。
1.触觉训练:一般包括辅助按摩、被动体操、触觉刷等方式进行训练,会在手臂部位、胸腹部,以及臀背部逐渐的进行恢复。
2.前庭觉训练:前庭觉训练主要是用于训练患者的前庭功能,训练的项目包括趴地推球、滑板训练、俯卧位游泳等。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耐心对待患者,而且要秉承平稳、持续的原则进行训练。
3.本体觉训练:一般包括双脚跳、单脚跳等训练项目,可以达到促进本体觉发育的目的。
4.日常训练:可以准备各式各样的玩具,可以让患者自主选择喜欢的玩具训练,然后使患者做出设定的动作,能够锻炼患者的肌耐力以及柔软度。
1.滑板
训练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
训练方式:可以让孩子以肚子为中心俯卧在滑板上,家长推动大滑板进行滑行。也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爬动或者用双腿蹬墙进行滑行。
训练量:10-15分钟
2.羊角球
训练功能:强化儿童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促进运动计划能力发展,增强儿童心肺功能及肢体力量。
训练方式:双手抓住羊角球的羊角,屁股自然坐在羊角球上方,双腿自然放于球前,利用自身的重力用力往下坐,然后利用球的弹力以及双脚蹬地的力量向前方跳跃。
训练量:10分钟左右(分2-3组)
3.蹦床
训练功能:促进前庭感觉的统合;培养平衡感;增强本体感,跳蹦床还有助于儿童的情绪稳定。
训练方式:站在蹦床上垂直连续性跳跃
训练量:3-5分钟(分2组)
4.平衡木
训练功能:强化身体的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同时增强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处理能力。
训练方式:站在平衡木上方,身体挺直,目视前方,双手侧平举,脚尖贴着脚跟向前走动。
训练量:5-8分钟(分2-3组)
5.大陀螺
训练功能:强化本体觉、前庭觉、触觉及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方式:①盘腿仰卧于大陀螺内,身体挺直,利用双手用力以及身体的重心控制自己转动大陀螺。
②盘仰卧于大陀螺内,双手抓紧大陀螺两侧,施训者帮助孩子转动大陀螺。
训练量:通常以转动速度慢一些为适宜(2秒一圈),做的过程中询问孩子感受,当孩子感觉难受时就停止训练,一般以正反30圈2组为适宜。
6.平衡台
训练功能:有助于统合平衡感觉、前庭感觉、本体觉和视觉。
训练方式:孩子站在平衡台上,双脚分开,双手向两侧伸平,保持平衡。
训练量10分钟(分2-3组)
7.大小巴氏球
训练功能:促进前庭体系、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尤其适用于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迟钝的儿童。它也是测试儿童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
训练方式:①孩子俯卧或仰躺在地上,施训者用巴氏球滚动、拍打、按压等方式进行按摩。
②孩子俯卧或仰躺在巴氏球上,施训者抓住孩子的脚前后移动做空中飞机。
训练量:10分钟左右
8.跳袋
训练功能:强化前庭觉;促进手脚协调、本体觉发展。
训练方式:孩子下半身进入跳袋中,双手抓紧跳袋两侧,并足向前跳跃。
训练量:3-5分钟(分2-3组)
9.球类
训练功能:强化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手眼协调等。
训练方式:可以通过拍球、抛接球、颠球等方式进行
训练量:5-8分钟(分2-3组)
10.触觉刷
训练功能:适用于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迟钝的儿童,改善孩子爱哭闹、粘人、怕生、不自信等表现。
训练方式:用触觉刷给孩子身体各部位做触觉训练(触觉敏感用力要轻,触觉迟钝可适当增加力度)。
训练量:5-10分钟
感统失调现在并没有最佳训练的年龄,因为现在这种疾病是否存在尚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如果出现感觉与运动不协调的症状,只要不十分严重,一般不会影响健康,所以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能够正常的生活,正常进行锻炼,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暗示。感统失调是可以慢慢的恢复正常的,不要担心。
1.不会模仿:一般情况下孩子半岁以后都会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孩子到了一岁左右还不会模仿,不会用手捡东西,考虑是感统失调引起的。
2.语言发育迟缓:孩子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等。
3.平衡功能失常:孩子3岁以后还出现不能习惯性使用右手或左手、上楼需要抓紧扶手、容易跌倒、害怕快速的旋转游戏、喜欢逃避、常有抗拒情绪、不会与小朋友分享等,可能患有感统失调。
4.到了学龄期以后出现镜像书写、动作迟缓、双手不协调、学习困难、不会考虑别人、不能按指令完成动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
5.视觉感统失调:对特定的颜色、形状、文字有较大的兴趣,喜欢将物品排成一队。习惯性的斜眼看东西,偏爱黑暗或过于鲜艳的画面。
6.触觉感统失调:不合群、爱招惹别人、害怕陌生的环境、离开家人容易产生焦虑、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抗拒被人碰触等。
总之,0-3岁婴儿期是感觉统合的形成期,3-6岁幼儿期是进行干预矫正感统失调的关键期,到6-12岁,感统失调最后的弥补期,12岁以后基本已经定型,较难改变。因此,0-12岁儿童,尤其是0-6学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