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口碑好的夏令营机构
本体觉对于肢体动作的协调、流畅度和力度等层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本体觉训练感统游戏呢?今天小编就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本体觉训练内容
本体觉的训练内容主要分为动态训练和静态训练。
动态训练
训练中肌肉产生地的收缩,特别是反抗阻力时产生的收缩,对促进本体感受信息,输入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
如当孩子保持小飞机动作在滑行板上时,头部仰起时,颈肌会产生强烈的收缩以对抗地心引力。
本体觉动态训练需要加强这种反抗阻力类收缩感觉输入。
静态训练
孩子无论是坐着、躺着还是站着,身体的肌肉都会产生变化,形成感觉。
本体觉的静态训练,可以从孩子手指等小肌肉群着手,采用插棒、穿珠子等方式,促进孩子精细动作发展,提升孩子本体系统地控制能力。
本体觉训练要点
本体觉训练要点可以从肌肉收缩运动、顺应性反应两方面着手。
肌肉收缩运动
较强的肌肉收缩可为脑干部统合提供感觉输入。
持续的肌肉收缩对肌梭机能有增强作用,肌梭产生的感觉信息往往会导入小脑,可对脑干部的统合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肌肉收缩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儿童肌肉张力与肌肉耐力的发展,对孩子身体控制与协调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
适合进行万象组合、摔跤、拔河、爬绳、丢沙包、跳高等训练。
顺应性反应
通过顺应性反应,孩子不仅能理解一些对环境具有改变作用的活动,还能进一步增强内存驱动力。
如果孩子的顺应性反应良好,可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并使孩子的大脑处在条理清晰的状态中。
每一种顺应性反应又会引起进一步的感觉统合,为了统合这些感觉,孩子会试着顺应它们,如此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本体觉训练方法
人出生时的本体觉并不发达,需要后天的训练。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达到促进本体觉发育的目的。
根据成长期进行训练
本体觉训练应根据孩子在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的成长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活动。
根据内容分项训练
根据本体觉训练内容分类,可侧重进行精细动作、生活自理、大运动等方向地训练。
精细运动训练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等特点,可自行设计抓、穿、插、刺、夹、剪、揉、捻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穿珠子等。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洗脸、穿衣、系鞋带等,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鼓励他们自己做。
大运动能力培养
着重于提升儿童抗重力肌肉群(颈部、肩部、躯干、髋部)发展,训练设计以钻、爬、跑、跳、投等为主,如万象组合,跳圈,平衡步道等。
本体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后天的训练。
例如,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对孩子本体感的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1、飞机起飞了
适用对象:适合身体灵活度不足、肌肉反应迟钝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儿童肌肉感觉及身体形象的建立。
指导重点:将幼儿抱高,坐在大人的肩头上左右摇晃。也可以让幼儿抬高颈部,胸部及四肢同时收缩,模仿飞机起飞的样子。或是大人仰躺在地上,将幼儿面对面抱着,双手伸直顶住幼儿的肩部,双脚弯曲托住他的腹部,用双脚的力量前后左右摇晃幼儿。
延伸活动:大人与幼儿对坐,手抓着手,四脚顶着,做前后轮流摇晃和躺下坐起的动作。
2、抓手指头
适用对象:适合四肢僵化、本体感不良、身体协调不佳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末梢神经的敏感度,以建立更精细层次的本体感。
指导重点:准备一个较大的空纸箱,两面挖洞,让大人和幼儿的手可以各从两面深入箱内,并指示同一只手指头相互碰触,以观察幼儿的反应是否灵敏、正确。
延伸活动:在箱子内传递玩具,让幼儿用手指判断出玩具的形状或名称。
3、大海中的鱼
适用对象:本体感不足、身体反应迟钝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指导重点:让幼儿轻轻仰躺在地上或床铺上,大人用轻薄的床单或毛巾在幼儿的正上方,如波浪般用力振动。床单要够大,足以碰触幼儿的全身,让他体验忽明忽暗的视觉刺激。振动时,风的气流也会影响幼儿触觉和筋骨的反应,以强化本体感。
延伸活动:游戏中让幼儿抱着绒毛玩具,强化他的触觉及肌肉反应。
4、击大鼓
适用对象:适合手眼协调不佳、肢体不灵活、缺乏自信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本体感,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站在矮凳上及箱子上,将绑着绳子的铃鼓,如同钟摆一样垂下摆动。让儿童用手触击摆动中的铃鼓,观察儿童击中的机率。
延伸活动:让儿童用棍子击球,或用旧报纸揉成纸团,丢摆动的铃鼓。
5、过山洞
适用对象:适合行动笨拙、容易撞墙跌倒、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身体灵活度、健全本体感、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将木板架在矮椅子或箱子上面,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让儿童俯卧或仰躺由木板下方钻过去,或躺在圆形滑车上钻过去。
延伸活动:指导儿童携带绒毛玩具、大洋娃娃或球类来进行以上游戏,以丰富运动企划能力,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安排一些户外运动帮助孩子恢复感觉统合功能,如游泳、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活动。
6、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1、三角形和方形的滑车:具有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的作用,引发孩子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获得一些相应的视觉情报、四肢以及脊髓方面的本体感,使孩子整体的感统运动功能得到积极的发展。
2、羊角球:也称治疗球,亦或是瑜伽球:羊角球的功能比较多,可以跳、坐、骑和拍等,使用方面也比较安全和可靠,对孩子的腿部力量、掌握协调以及身体的平衡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球的弹性也比较好,有利于促进孩子的骨骼生长和发育,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对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治疗球和瑜伽球也是可以代替使用的,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训练,也有助于孩子塑造体形,增强孩子的耐力、体力和身体的平衡力。
3、独脚凳:俗称只有一条腿的小板凳,在板凳的中心就是唯一的那只腿,主要的作用是锻炼孩子身体的平衡感觉,有助于强化孩子身体的形象概念。
总之,本体觉是人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运动器官在不同状态下(运动或静止)下带来的自身的一种感觉。如果平衡觉、触觉、前庭觉不良,本体感就很难健全发展了。通过上述的本体觉失调的感统训练游戏,孩子的本体觉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