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口碑好的夏令营机构
不能很好的控制身体,走路经常崴脚、在训练时容易意外受伤、坐公交时总是站不稳、下楼梯时容易踩空、不能控制平衡骑自行车或跳舞时容易摔倒等都是常见的本体感觉失衡现象,那么本体感觉包括哪些?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主要涉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属于顶叶功能)。
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
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
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
根据运动功能再获得的固有规律:感觉输入(外力协助)→本体感觉输入(无外力协助)→运动模式标准固定→多次或超量标准重复运动→在大脑皮质建立运动功能区→运动功能再获得!我们可以得知:没有本体感觉输入,就没有运动功能再获得!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骨骼肌肌腹、肌腱、关节囊、韧带和内耳味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
本体感觉本质上是指身体在空间的意识,通过人体内特殊的系统和感受器接收信息,包括从眼睛和位于内耳的前庭系统接收信息。眼睛对于外部环境的预测和导航非常重要。正确的反射有助于保持眼睛与地平线水平,而不正确的反射可能是发生长短腿、扁平足或骨盆内旋等姿势改变的原因。
球类的被动训练:球类的被动训练(主要是直径较大的粗、光面大笼球、花生球等)能够让儿童通过身体的前后左右摇晃感知躯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肢体的运动方式、方向、幅度以及速度等。
球类助动训练:通过助动训练可以培养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为之后的主动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人墙对攻:儿童俯卧地面,屈膝收下肢,面向墙体,相距1米以上,双手击球击打,并回接反弹球,如此反复。
主动训练:脚踢悬球,按摩球或气球放置地面或悬挂在儿童前后左右各方向,距离儿童下肢可触及范围内。儿童依据训练人员的要求,准备踢球。悬球摆放的方式会影响动作的难度
定位移物:多种体位下,儿童双手持小球(或其他玩具),从身体一侧“运送”小球到身体另一侧的对称位置,或“运送”至训练人员指定点,要求定位尽可能准确并一次完成。训练人员要及时给予儿童反馈,让儿童了解动作的准确性。
平衡木系列训练:1.花样走平衡木;2.在平衡木上边走边做操;3.独木桥运物,儿童两手分别提两桶,内置一定重量的实物,在平衡木上以多种方式行走;3.在平衡木上转体走:前行、向左/右转侧行、立定、金鸡独立、向后转前行、向后转侧行;4.在平衡木上头顶物走
平地滑板滑行:选择平坦的地面,儿童俯卧于滑板上,训练人员指定方向。变式:曲线滑行、坐/跪位滑行、单脚滑板滑行
踩踏车训练:可前进、可后退、睁眼或闭眼;变式:行进接球、比赛
独角凳:适用于本体感不足,身体不协调。要点:儿童坐在独角凳上,做伸臂等练习,保持身体平衡
滑梯:训练形式,坐着滑行、倒溜滑行、趴着滑行
万象组合:可以跳,可以爬,可以走,综合训练儿童的各方面的感统能力
以上就是本体感觉的相关介绍,总之,人在进行各种操作活动的同时能给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这种感觉称为本体感觉。本体感觉系统主要包括2个子系统:一个是平衡觉系统,另一个是运动觉系统。